1月12日,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,1月11日,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2022年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、信用门户和全国小额信用社建设总体观摩会。中型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。经过激烈角逐,重庆“信易贷·渝惠融”平台排名全国第二,并于2022年荣获“国家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”称号。
本次观摩会上,全国76家征信平台网站和51家“信易贷”平台“同台竞技”。为什么重庆名列前茅?
记者了解到,这一成绩的背后,是重庆深度挖掘信用数据、以信用赋能金融、助力中小微企业救助发展和“三农”融资的创新实践。
社保、水电缴费信息可“变”为征信信息,降低中小企业贷款“门槛”。
1月12日,位于大足区的重庆挺荣机械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的工厂里,设备轰鸣,40多名工人忙碌着。
该公司负责人李明亮告诉记者海外网络推广,今天的火爆生产场面,全归功于去年国庆节前一笔120万元的“及时雨”贷款。
廷荣机械是长安等多家知名车企的供应商。前几年受疫情影响,公司发展较为缓慢。去年10月,廷荣机械接到多个项目,但因资金不足而无法采购原材料。
此时,大足区政府正在向区内企业推介“心一代·御慧融”平台。抱着试一试的想法,李明亮下载了“信宜代·御慧融”App,并提交了公司的相关信息。信息。
“第二天,我在App上得知可以通过建行贷款120万元,提交申请后一周内就到账了,整个过程都是在我的手机上完成的。”李明亮说,这就像“睡在枕头上”。 。这笔及时到账的贷款,填补了原材料采购的缺口,帮助鼎荣机械顺利拿下项目,度过了难关。
像霆荣机械这样的中小企业在重庆还有很多。过去,中小微企业普遍因贷款抵押物缺乏、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面临贷款困难。
“信宜贷·重庆汇融”平台通过发展改革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、税务等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共享数据,汇总企业社保缴纳、住房公积金缴纳、纳税、水费、电费等情况账单、燃气费缴纳等情况,并通过建立大数据模型,将上述数据精准“转化”为信用信息,让企业以优质信用获得贷款,降低贷款门槛。
推动产业链融资,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
除了帮助中小微企业,“信易贷·御惠融”平台还迈出了更进一步的一步——推动产业链融资。
什么是产业链融资?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产业链融资实际上是指根据不同行业特点网站建设推广“信易贷·渝惠融”平台获全国“比武”第二 重庆发挥信用信息作用助中小企业融资,创新开发信贷产品,服务统一产业链上的市场主体,加快产业发展。
在三农领域重庆企业网站推广,这一尝试尤其让农民感到惊讶。
去年夏天,城口县咸宜镇养猪大户宋碧恒想要扩大养猪规模,购买加工设备。但由于没有抵押物,他无法获得银行贷款。
通过“信宜贷·重庆汇融”平台,宋碧恒在网上获得了55万元的授信额度。如今,他的养殖场更加繁荣,还开展了腊肉加工等业务。
为什么以前贷款那么难,现在却“秒贷”?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,该平台围绕银行关注但难以了解的四类涉农主体收入情况,对涉农数据进行数据重构、关联分析和横断面。获得:工资、补贴、生意、财产。核实。利用补贴、农药采购明细、动植物检疫、保险信息计算经营收入,利用土地出让、确权信息计算财产性收入,加大对涉农主体的信贷投放。
另一方面,平台与银行共同建立数据模型,秒级响应授信额度。因此网站优化推广,宋碧恒填写完相关信息后,就能很快得到银行的反馈。
2022年,城口县依托“信易贷·重庆汇融”平台,加快农业主体信用信息征集,结合产业发展方向,探索“培根贷”、“民宿贷”等金融产品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。
“通过这个平台,客户可以快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信贷产品,银行也接触到了更大的客户群,因此可以建立更准确的数据模型。”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分行普惠金融部客户经理左丹表示,借助“信易贷·重庆汇融”平台,行业特色指标成为融资的“硬通货”,更多中小企业大小客户都从中受益。
据悉,该平台已成功与9家银行合作24个项目,将授信审批率从13.6%提高到24.3%,处理时间从32.2天缩短到6.8天。
平台注册企业15.6万家,授信金额超23亿元。
观摩会上,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、副主任连维良在总结发言中指出:“重庆‘新一贷’的关键词是模式,支持银行模式通过信用数据模型网络推广公司沈阳网络推广,然后生成信用模型,走上信用金融的数字化道路。”
这条数字化之路在重庆越走越宽。
重庆市数字政府专委会主任廖飞认为,数字化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应用场景。 “信易贷·誉汇融”平台就是将信用数据监管能力融入金融服务的一个很好的例子。
据悉,2022年上线的“信易贷·重庆汇融”平台,目前已连接全市各中资商业银行1200多家普惠金融专营网点,实现了“1天内派单、1天内响应”。重庆企业网站推广,并在10天内响应融资需求。完成信用。”
目前,平台已推出“大足五金贷”、“军民融合贷”、“两江科技贷”等产业链融资产品,部分信贷领域企业融资授信审批率由11.3%提升至 65.1%。
重庆还在全国率先建设“三农”信用体系,开通“三农”线上融资渠道,对特色农产品等开展“纯信用”融资服务试点。 9个区县、16个乡镇的辣椒、榨菜等。为3.1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,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流程贷款放款。
截至目前,该平台已实名注册企业15.6万家,已成功授信超23亿元。
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下一步,重庆将加快以区(县)为单位的信用数据归集治理试点示范工作,持续完善“信用贷”功能·“重庆汇融”平台,推出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我市经济发展的信贷融资产品,更好缓解经营主体融资问题,着力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融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鑫源网络科技网站制作推广:www.lgfg.cn